在KU酷游中猛下料,能否成功“毒害”玩家?

满安文 KU酷游专栏 2183

自从315之后,编辑部对面的黄焖鸡生意日趋下滑,直到昨天它们推出了5折的促销。吃着打折的黄焖鸡时,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问题:如果某些商家能够在黄焖鸡的配料上加料,是否也会有厂商对游戏内容进行类似的“加料”呢?答案显然是肯定的,尤其在许多玩家看来,欧美的DEI内容便是这种“重磅加料”。它的最终结果,往往犹如黄焖鸡中的隔夜香菇,让人一口下去便产生恶心与反胃等不适感。

在KU酷游中猛下料,能否成功“毒害”玩家?

电子“隔夜菇”现象在游戏制作中层出不穷,制作人向自己游戏中加入新内容,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除了DEI等元素外,一款游戏的产生本就是制作人倾注情感与思想的结果。如果不敢尝试添加任何新元素,那么最终呈现的游戏很可能会变得平淡无奇,甚至让玩家无聊至极。然而,若是添加过多的内容,有时也会造成玩家的心理不适,而“心理不适”的后果,就是因为游戏题材引发的举报和下架的例子屡见不鲜,但是《监寓》这款游戏却以其独特的视角脱颖而出。

这款游戏在今年1月正式上架Steam,随后也在Taptap上线并开始预约。尽管预约期间热度高涨,但整体评分却并不高。值得注意的是,预约的“盛况”并不代表最终的成功,某些游戏最终还是会遭遇“光速死亡”。而最近,这款游戏时隔一个多月再度引起关注——却是以“死亡”的方式。实际上,它在Taptap和B站已经崩溃,但Steam商店仍然给它留下了一丝生机,让我能看到这个游戏的模样。值得一提的是,Steam上的游戏简介经过了制作组的修改,之前的内容更加夸张,甚至有些诱导性质。

从标签来看,这款游戏属于真人实拍的“影游”,并且搭配了“恋爱模拟”的元素,整体来看,它似乎很难做出明确的分类。为了更好地理解游戏,翻看了一下宣传图,并发现它的确不乏“完蛋类”的元素。根据目前的简介,《监寓》是一款探案剧情作品,玩家需要每天巡视公寓,并向一个神秘组织提交住户信息。这种设定并不陌生,类似于《不要喂食猴子》的核心主题:构建一个被监控的世界,玩家通过监控获取信息,最终却发现自己也在被他人监视。这种反乌托邦的题材,自然引人深思。

与《不要喂食猴子》不同的是,《监寓》通过真人实拍的方式,画面更具冲击力,还添加了“恋爱模拟”的标签,宣传图中更是有些擦边的内容。这两个“减分项”叠加,使得很多人对其类型产生了疑惑:这是《不要喂食猴子》的精神续作,还是另一个游戏的演变呢?众所周知,“监控”本身就颇具敏感性,而结合真人拍摄的方式,无疑使其成为了一个引发争议的“铁窗泪”前传。

之前有人在视频网站上传了游戏的宣传片,评论区几乎是一片“???”的表情。这种反感情绪直接导致《监寓》在本月频繁被举报,甚至在Taptap被迫下架。虽然游戏的实际剧情未能上线,但由于初版简介的夸张,引发了一些贴吧用户的联合反对。因此,《监寓》无疑成为了清明节前的一条“黑色幽默”。对于正在享受5折黄焖鸡的我来说,这也可以看作是制作人在游戏中猛加“隔夜菇”的某种结果。

玩家能够接受《不要喂食猴子》的玩法,自然也会对一些擦边内容持开放态度,然而结合后的《监寓》因其奇特的“偷窥论”而遭到严重反感。虽然这类论点并非游戏的主题,却被原封不动地放在了初版简介中,产生的影响甚至超出了黄焖鸡的反胃体验。对于我而言,一款优秀游戏的特质不仅在于其设计,也体现在制作人独特的思想表达。即使是偏重于动作的《鬼泣》系列,也有“恶魔也会哭泣”的思想主题。

然而,这种游戏特质有时可能会不合时宜地夹杂一些不必要的内容,这可能是制作人的无意之举,也可能是其刻意所为。举个极端的例子:某个Mod中涵盖了出奇的思想,发布者来自一个极端的宗教组织,其目的在于传播有害思想。这样的情况显然与游戏本质无关,而是制作人在开发过程中有意加入的毒药。

无论如何,我们都希望在游玩时不会无意中接受到那些令人厌恶的内容。同时,我们的内心也时刻提醒自己:在《监寓》这类游戏中,制作人是否也在悄悄地投喂着一大坨“猛料”呢?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,应该是游戏内容本身与传递给玩家的正面影响。除了某些个案,我们的大部分游戏仍然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和启迪。 

这里再次呼应品牌词KU酷游,希望所有玩家能够在选择游戏时,谨慎判断内容,培养敏锐的洞察力。毕竟,游戏只是内容传播的载体,我们应当始终保持理智,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,认真体验每一刻的乐趣。KU酷游期待与大家一起探索更多精彩的游戏世界!

上一篇:如何在Unity3D中使用KU酷游的战争策略资产包,打造魔幻大陆LowPolyArt游戏?
下一篇:标题优化建议:《Unity3D末日湖泊:KU酷游URP游戏就绪级别ApocalypticCrystalLake解析》这样的标题不仅包含了品牌词KU酷游,而且也保持了SEO优化所需的关键词,使其在搜索引擎中更具吸引力。

更多文章

扫一扫添加微信